前言:近来,众议院顺利通过了特朗普提出的税法、医疗保健、移民以及国防支出相关法案。在这一规模庞大的支出方案里,美国有1500亿美元被划定为强制性的额外国防支出,这一举措使得国防预算首次逼近1万亿美元。那么,这一情况会对中美两国的军事力量造成多大程度的影响呢?
一:
在大国相互较量的时代,军事力量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一种外在体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提到:“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这句话清晰地阐释了军事力量以经济实力作为根基这一基本准则。普通民众看待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会从兵力多少的角度出发;军人则更为关注武器装备的优劣和士兵自身的素质;而战略家衡量的关键是一个国家所具备的经济实力。武器的研发、制造、配备、士兵的训练、武器的维护以及各种保障工作等,都需要耗费巨额的资金,要是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就不可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海军的兴衰历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曾经,这支舰队在全球各大洋中称霸了三百年,风光无限,可随着大英帝国的解体,昔日的海军霸主如今已沦为三流海军,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乏资金支持。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关键就在于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家的财政收入微薄,这极大地限制了国家供养军队的能力。
英国在工业化的50年时间里,产值增长了20倍。1840年,人口仅2000万的英国,财政收入就达到了3.6亿两白银,而当时拥有4亿人口的清朝,财政收入才只有4300万两白银。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能够不断增派兵力,可清朝廷因为国库已经没有银两,难以继续与英军对抗。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朝廷的收入不足以支撑支出,没有财力去供养军队,各地的督抚只能依靠自己筹集军饷和购买武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朝廷只拨给了160万两白银,左宗棠没有办法,只好自己向英国汇丰银行和德国商人借款1595万两白银用于西征。从那以后,清朝遇到战事就开始借债,1884年的中法之战花费了4000万两白银,其中有一半是向德国借的;甲午战争花费了9000万两白银,其中4000万两是向西方银行借的。甲午战争之前,北洋水师的军费不过400万两白银,根本买不起英国那艘价值140万两白银的巡洋舰,结果这艘巡洋舰被日本买去,并命名为“吉野”号。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了3.2亿两白银的赔款,这成为了该国崛起的第一笔重要资金。
甲午战争结束后的三年时间里,清朝廷向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借款3.6亿两白银用来支付赔款。这些债主不仅收取高额的利息,还要求以中国的海关税、铁路权和矿藏开发权作为抵押,这导致清朝廷的税收减少,财政上难以支撑建立新的军队,只能让各省自己想办法筹集资金。辛亥革命一爆发,那些掌握着军权和财权的军阀就纷纷宣布独立。民国时期,为了获得列强的支持,承认了所有之前的条约和外债。北洋政府的收入只能满足财政需求的六成,袁世凯不得不以国内的盐税作为抵押,向西方五国财团借款,用来给北洋军发放军饷,后来还通过出卖交通权和资源开发权来对外借款。国民政府向外国借钱的程度比清朝廷和北洋政府还要严重,蒋介石依靠江浙买办财团答应提供的6000万元,拿下了当时占全国财政收入一半的江浙地区,但该地区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11.8亿元法币,全国的正规军连28美元一支的98K步枪和290美元一支的ZB26轻机枪都无法全部配备。
二:
“大炮一旦响起,就意味着大量的黄金会被消耗”,在大规模的战争中,所耗费的钱财更是多到惊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更能体现出经济实力之间的比拼。战前,美国的国民产值占全球的30%,经济实力在世界上处于最强地位,在二战期间一共耗费了2880亿美元,不仅建立起了最强大的海军和陆军航空兵,还向盟国提供了390亿美元的物资。德国在二战中耗费了2000亿美元,苏联耗费了1000亿美元,日本耗费了400亿美元,英国耗费了1200亿美元,并且欠下了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巨额债务,“大英帝国”也从此走向了解体。中国在二战中只耗费了32亿美元,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90%的人口都是农民,能够上缴给政府的农业税只占收获的3%~4%,折算成收入只有几亿美元。如此低的收入必然导致供养军队十分困难,平均五十个农民才能供养得起一个士兵的衣食,军队也只能配备价格低廉的步兵轻武器。
而美国、英国、苏联、德国等国家,因为能有几百亿美元的资金,所以可以购买大量价格昂贵的重武器。“大和”级战列舰的价值为4800万美元,“俾斯麦”号战列舰价值4700万美元,“衣阿华”级战列舰价值7500万美元,P-51“野马”战斗机的单价是5万美元,B-29轰炸机单价69万美元,T-34坦克单价3万美元,“虎”式坦克单价15万美元,“谢尔曼”坦克单价6万美元,汤姆逊冲锋枪单价22美元,M1917年式步枪单价30美元,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38美元,斯登冲锋枪单价9美元。弹药的消耗所花费的钱款则更多,苏联军队在二战中共消耗了4.2亿发炮弹、170亿发子弹和近300万吨航空炸弹,总消耗的弹药量大约有1000万吨,德国军队消耗的弹药量略超过苏联军队,美国军队仅仅参战一年就消耗了690万吨弹药。而国民政府在8年时间里才消耗了17亿发子弹、900万发炮弹,总量还不到20万吨。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人口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国民总产值却只有155亿美元,仅占世界总量的1.6%左右,工业产值仅为15亿美元,钢产量只有60万吨,发电量仅45亿度,弹药的月产量仅1000吨,解放军的装备主要依靠缴获。而当时美国的国民总产值占世界总量的30%以上,达到了3001亿美元,钢产量为8785万吨,发电量为3880亿度,中美之间存在着现代与古老的时代差距。一发炮弹的价格相当于同期一个富户的所有家产,一个上甘岭战役就消耗了40万发炮弹,两年的消耗战费达到62亿元,还欠下了苏联30亿元人民币的武器款,当时军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42%。朝鲜停战谈判之后,中国马上裁军近300万,到1958年裁减到237万人,军费支出被压缩到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0%。1962年又进行了一场战争,消耗了2.2万发炮弹、70万发枪弹和4亿元人民币,占当年国家财政总支出的1.3%。
三: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这段时间里,由于苏联方面终止了对华援助,再加上中国自身所具备的技术实力存在不足,中国的武器装备逐渐变得落后。面对这样的状况,中国采取了以数量来应对质量的策略,将军队的总人数扩充到了631万人。幸运的是,当时的武器价格十分低廉,像单价120元的56式半自动步枪、140元的56式冲锋枪、2.5元一枚的手榴弹以及150万元一架的歼-6歼击机,国家还能够承担得起。不过,一名士兵每月6元人民币的津贴,以及连排级军官每月52元的工资,在一年169亿元的军费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1975年之后,军队开始进行“消肿”工作,从1980年到1982年,总人数从603万减少到了423万,1985年又精简了100万人。1997年,中国的军费支出仅为840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这一比例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水平。但自1997年之后,军费开支开始长期保持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到2009年时,军费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总量也从世界第14位攀升至第2位,这为提升科技水平提供了充足的财力支持。
2023年,中国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39.9万亿元。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包含的所有工业门类,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里,有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已然成为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这种完备的工业体系,使得中国在武器装备制造领域能够构建起完整且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不需要依赖进口,武器价格自然也十分低廉。例如,一架歼-20隐身战斗机的单价仅为1亿美元,比美国的F-22隐身战斗机便宜三倍,且在技术和性能方面更为先进;运-20战略运输机单价不过1.5亿美元,相比美国的C-17运输机价格低了一半;空警-500预警机单价不到2亿美元,同样比美国的E-7预警机便宜一半;054型护卫舰单价2.5亿美元,仅为美国星座级护卫舰价格的五分之一;052D型驱逐舰单价6亿美元,是美国伯克级驱逐舰价格的三分之一;055型驱逐舰的单价仅仅相当于一艘星座级护卫舰。而最为昂贵的福建号航空母舰,价格也不过70亿美元,只有美国福特级航空母舰价格的一半。
现代武器不仅是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也是大量资金投入的产物。美国的军费开支高达1万亿美元,然而其国债规模却逼近36万亿美元,利息支出在联邦财政支出中的占比达到了15%。假设中美两国的军费年增长率都为5%,那么10年后美国的军费将会达到1.4万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8%。如果长期维持3%以上的军费占比,将会导致民用科技研发滞后、核心产业萎缩以及债务进一步加剧等问题。而中国2024年的军费支出为225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即便再过10年,也不过36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90年代下降到4.1%,21世纪第一个10年则为4.3%。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巨大消耗,对美国新武器的研制与更新造成了影响,同时其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下降到仅11%左右,许多关键物资严重依赖全球供应商,供应链冗长且复杂,像“十字军”自行火炮、“科曼奇”武装直升机、“大地武士”等一系列先进武器装备计划纷纷被迫终止。
伊拉克战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每个美军士兵一年的耗费达到了100万美元,美军的新装备开始减少。陆军方面,从各种直升机到坦克和自行火炮,装备水平都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没有重大的新采购计划。海军的DDG-1000驱逐舰和“海狼”核潜艇,空军的B-2、F-22等价格高昂的采购项目都提前结束。KC-135空中加油机已经使用了40年,美国空军对此焦急万分,但国防部却尽可能拖延更换,预计还要再使用30年。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战斗机要服役到2030年以后。对于退役核弹头、潜艇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本应经过处理后重新提纯,再用作反应堆的燃料,但美国已经没有资金来进行处理,只能将一座山挖空后把核废料堆放在里面。美国70%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零售、金融、医疗、教育、政府和军队,而非创造实际财富的制造业和农业。以F-35战斗机为例,其全球供应商超过2000家,只要其中一家出现问题,整个生产就会被迫停工。
美国在独立战争中的花费为24.07亿美元,当时的战争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英美战争花费15.53亿美元,战争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墨西哥战争花费23.76亿美元,战争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南北战争花费797.42亿美元,战争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3%;美西战争花费90.34亿美元,战争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第一次世界大战花费3340亿美元,战争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第二次世界大战花费41040亿美元,战争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8%;朝鲜战争花费3410亿美元,战争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越南战争花费7380亿美元,战争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海湾战争花费1020亿美元,由于有德国、日本、沙特等国家的补贴,实际战争开支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则花费了6万亿美元。由此可见,美国参与的战争成本越来越高,如果要与中国开战,其付出的代价将会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战争。
美国每拦截1枚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需要消耗的成本是中国发射该导弹的5倍,这形成了一种越防御越贫穷的恶性循环。美国若要摧毁中国的40个空军基地,需要发射8000枚“战斧”巡航导弹,总耗资将达到160亿美元,而中国摧毁同等规模的目标仅需27.2亿美元。如果战争持续一年,美国的军费将会飙升至1.5万亿美元,超过政府年度财政收入的40%,这会使其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突破150%。参考阿富汗战争的耗资情况,若战争持续5年,美国的直接军事开支将达到10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0%。当年苏联的军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工业生产效率就下降了30%。中美贸易一旦中断,会使美国企业的成本大幅增加30%,科技企业的市值将蒸发2万亿美元,民生预算会减少30%,最终美国将损失数万亿美元的资产,国内生产总值会萎缩10%-15%,美元霸权也会瓦解,美国将失去超级大国的地位,其盟友体系也会崩溃。
四:结语
“大而美法案”中的军费扩张计划可以说是一剂“强心针”。该法案减税4万亿美元,削减了大量联邦政府开支,节省了1.5万亿美元的支出,将国防开支提高到1万亿美元。其目的是让关键矿产、稀土等资源回流,强化军事力量以与中国进行军备竞赛。然而,如此高额的军费开支,只能通过牺牲民生、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投入来实现,这会使美国未来10年的国债增加3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125%,加剧国内的社会矛盾。这就如同在有90%输率的情况下进行一场赌博。如今,中国的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军事科技也在逐步超越美国。中国与美国的经济总量差距,已从1950年的相差20倍缩小到现在的30%,如果计算创造实际财富的制造业,中国早已超过美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斗力。美苏军备竞赛以苏联经济崩溃解体告终,倘若中美陷入军备竞赛,最终也会以美国经济崩溃解体而收场。
在线配资门户投资,杠杆配资业务,中国股票配资网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