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算交了权,也能当个富家翁。”
公元249年,当曹爽在高平陵扔下佩刀,说出这句天真的话时,他可能真的以为,这只是权力场上的一次失手,大不了回家享福。他没意识到,自己脚下的曹魏江山,早已是一座地基被掏空的危楼,司马懿只是在外面轻轻推了一把。
这事儿根本就不是司马懿一个人的阴谋,更像是压抑了几十年的世家豪族们,借着司马懿的手,对曹家的一次总清算。
很多人想不通,手握皇帝,兵权在握的曹爽,怎么就怂了?其实,当司马懿封闭洛阳城门的那一刻,曹爽就已经输了,因为他背后,除了几个自己的亲信,几乎空无一人。他所代表的曹魏皇权,早已失去了根基。
这根基,不是指黎民百姓。说实话,老百姓的要求很实在。东汉末年打得“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曹操搞屯田制,虽然租子高得吓人,官府出牛得交六成收成,但至少能让人活下去。在乱世里,有口饭吃就是最大的拥护,曹魏在这点上没出大问题。
真正的问题,出在那些地方上盘根错节的豪门大族身上。这些人,在汉末乱世里,自己拉队伍,建壁垒,保境安民,势力大得惊人。他们想要的,是朝廷给他们特权,让他们的附庸不用交税服役,让他们的子弟能轻松当官。
可曹操这人,骨子里就瞧不上这些搞特殊的。他当洛阳都尉,敢用五色棒打死权贵的家奴。他做济南国相,一口气罢免了八个跟豪族勾结的县官。他要的是绝对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便宜,谁也别想占。
到了曹丕,手段软了些,搞了个九品中正制,算是给豪族子弟开了个当官的口子,大家面子上都好看。可实际上呢?他又设了中书监、中书令,把权力死死抓在自己手里,豪族们还是碰不到核心。
曹叡上台后,更是个狠角色。他把曹真、司马懿这些重臣全派到外地带兵,自己牢牢掌控朝政。但他有个毛病,太爱搞土木工程,修宫殿修得天怒人怨,大臣劝谏根本不听。这时候,豪族们心里已经很不满了,只是碍于曹魏国力强盛,只能忍着。
这股怨气,最终都集中在了曹爽身上。
曹爽掌权后,简直是把所有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一遍。他的吃穿用度,直逼皇帝,把先帝的宫人纳入自己后院,珍宝随便拿。这还不算完,他还想动制度的根子,要把州、郡、县三级改成州、县两级。这一改,直接就把豪族在郡里当官捞好处的路给断了。
这一下,等于彻底点燃了火药桶。司马懿病的这几年,看似在家养老,实际上,他成了所有对曹爽不满的豪族势力的代言人。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时机。
所以,高平陵之变发生时,司马懿振臂一呼,响应者云集。他的智囊桓范逃出城去,劝曹爽带着皇帝去许昌,号令天下兵马反击。这本是一条活路,许昌有粮,天下还有忠于曹家的军队。
可曹爽犹豫了。他想到的不是绝地反击,而是司马懿派人传来的那句鬼话:“只要交权,富贵可保。”他把宗族和国家的命运,赌在了一个政敌的承诺上。
结果呢?他投降后,不仅自己被杀,还被诛了三族,牵连五千多人。曹魏的朝堂,一夜之间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司马懿没费多少力气,就接管了所有权力。
说到底,曹魏的衰亡,从曹操打压豪族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埋下了种子。他们三代君主,始终没能解决与世家大族之间的根本矛盾。他们想要一个高度集权的帝国,而豪族想要一个与他们共享权力的朝廷。
所以,就算没有司马懿,也会有李懿、张懿。高平陵之变,不过是这根紧绷了几十年的弦,最终断裂的声音罢了。
在线配资门户投资,杠杆配资业务,中国股票配资网平台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